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晓伟 通讯员 姜莎莎

“欢迎大家来到直播间,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泥塑的讲解……”近日,一场别开生面的“文旅惠民 礼尚平度”直播活动在平度市文化和旅游局官方抖音号开启,直播镜头前,非遗传承人与在线观众热情互动,分享非遗技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,以及他们在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之间的探索和思考。短短40分钟的直播,累计在线观看近5000人,有网友留言:“太好玩了!建议推广”。

传统泥塑受欢迎 非遗技艺再度“出圈”

“做泥塑是个匠活,做匠活得有匠心,每个作品做之前都要构思好,做的时候也要注意细节。”在直播镜头前做互动演示的是平度泥塑第四代传承人高杰。“从我手里出来的每一个泥塑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身份证,包括他的出生日期和故事等,在我眼里他们不仅是一个泥塑,更是一段记忆、一种文化”高杰说。

平度素有“东城泥塑,西城年画”之说,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,自明、清两代泥塑在民间形成一种职业一直延续至今,并于2015年被列入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平度泥塑以动物、人物的艺术塑造为主,反映时代特色,表现幸福生活,作品在社会和文艺界产生较大影响,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门类,平度泥塑非遗工坊2022年被评为青岛市级非遗工坊。

“将泥塑做成精品,让传统和时尚交融,这是我的信念。”为了配合当天的直播,高杰特地带了和好的泥坯向直播间的观众展示泥猪的制作过程,这也迎来了直播室的一阵小高潮。“捏的好6!”“必须点赞!”展示过程中,走入直播间的观众被泥塑吸引,纷纷留言点赞。随着泥猪的成型,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直播间观看平度泥塑的制作过程,感受平度传统非遗文化的魅力。

平度泥塑传承人讲述泥塑背后的故事

受外婆和母亲的影响,高杰自小便对泥塑有着深厚的兴趣,经常捏一些小动物,工作后开始了泥塑创作之路,并将写意、夸张的技巧融入到泥塑作品中,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。他常常深入田间地头、街头巷尾,细细观察身边的人物形象。每一件人物作品的神情姿态、衣着穿戴都不相同,所传达出的内心世界更是千差万别。玉米地里耕种的农民、街头卖糖葫芦的商贩、弯腰捡柴的老汉等等,作品屡屡获奖,先后获得山东省“泰山文化奖”一等奖、山东省首批“齐鲁文化之星”、青岛市民间艺术突出成就奖等荣誉。

泥塑艺术流传了千年,凝聚着先人的智慧,见证着社会文明的发展,高杰最惦记的是将这份传统手艺传承下去,为此他经常自发开展非遗传承活动,进社区、入校园,做公益讲堂,建非遗工坊。从听到、看到、触摸到,到亲手体验到,非遗技艺更加贴近生活、走近群众,截至目前累计受众逾万人。他表示,随着国学文化的兴起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了传统非遗文化,同时泥塑又有着大多数人鲜活的童年记忆,希望通过此次直播推广宣传,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。

新视角 新方式 助力文化传承

直播现场,不时有观众留言,“这门艺术一定要传承下去!”“传统文化需要我们好好维护。”平度泥塑在受到众多网友喜爱的同时,也提醒着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。

平度市文化馆馆长李强表示,近年来,平度市严格落实“保护为主、抢救第一、合理利用、传承发展”的指导方针,全力统筹非遗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,多措并举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发展,非遗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。平度市现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41项,其中省级名录3项,青岛市级名录16项。

据平度文化和旅游局抖音运维负责人介绍,以“文旅惠民 礼尚平度”系列直播为契机,将非遗文化探访、非遗技艺体验、非遗项目揭秘做为主题。打破空间壁垒,深度整合资源,高度聚焦文化特色,实现非遗文化创新传播路径。不仅让非遗技艺以年轻姿态呈现在公众面前,还能吸引年轻用户关注,推动非遗在新时代下的活化与创新,进而提振平度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。接下来,他们每周会举办一次非遗直播活动,时间将延伸到春节前,力争把一些适合新年氛围的非遗文创产品通过网络直播助力,让更多网友认识、了解平度的非遗文化。

原文引自: 半岛网 | http://pingdu.bandao.cn/a/1702203208918998.html

免责声明:本文图片来源网络,文章旨在陈述观点,传播社会正能量,无任何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版权或人物事件存疑等问题,请及时联系更改或删除!